
銅材料在中國的發(fā)展有著數(shù)千年的歷史,但是近代以來,用于工業(yè)的銅合金卻未能趕上時代步伐。隨著工業(yè)進步,銅合金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于國民經濟關聯(lián)度一度達到80%以上,但由于銅資源的匱乏,銅加工技術未能得到重視,應用被國外掣肘。
正如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電動機主要依賴進口,技術的封鎖也讓國內生產的銅及銅合金找不到在應用和驗證的機會,導致性能普遍較低,都不能用于大功率異步牽引電動機,嚴重制約我國重大工程實施。因此開發(fā)高強、高導、耐熱的經濟實用的銅合金材料迫在眉睫。
中南大學在有色金屬與粉末冶金領域有著70多年的歷史沉淀。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就將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6所院校的礦冶類學科組建成中南礦冶學院,并開設國內最早之一的金屬工藝系,攻克了人造衛(wèi)星、長征系列火箭、神舟、高鐵、大飛機等諸多國家重大科研所需的關鍵材料。
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己任,銅合金的開發(fā)責無旁貸的落在中南人的身上。
1999年,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尹志民、汪明樸教授牽頭了一個科研項目:大功率異步牽引電動機轉子關鍵材料的研究工作。
轉子通常由導體和磁性材料組成,包括導條、端環(huán)和護環(huán)。純銅由于具有優(yōu)良的導電性、導熱性、耐蝕性及良好的加工性能,非常適合制作功率較小、轉速較低的電機的導條和端環(huán)。不過,純銅的弊端在于強度較低,同時純銅在高溫下的抗軟化能力低。
作為軌道交通牽引動力的電動機,隨著功率的增大,轉速的提高,車速的加快,以及環(huán)境溫度的升高,純銅顯然已經不能滿足使用要求。
為解決我國高速軌道交通的急需,結合中南大學特有的有色金屬材料研究積累,以及對應用場景的綜合分析梳理,尹志民、汪明樸教授帶領團隊提出了一種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高導電和耐高溫軟化性能的高性能銅合金可用于轉子關鍵部件的制造。
江西金品銅業(yè)科技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by JPTK 部分素材來源于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贛ICP備19004588號-3